搭好台子,民企发展空间更广。
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,市工商联聚焦民企关心关注的焦点、难点、堵点,立足职能,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搭好沟通平台、发挥部门合力,创优民企发展环境。
畅通政企沟通。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建设,打破部门壁垒、畅通信息渠道,引导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平台客观反映诉求,切实帮助他们纾解困难和问题。每年至少召开座谈会2次,邀请各级各部门相关领导与民营企业家进行座谈。举办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等重要会议,召开全市民营经济(房地产、矿产行业)转型创新发展座谈会、全市“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”恳谈会等,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,共商发展大计。
助力银企对接。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0余场次,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了解平台、用好平台。据统计,平台上线以来,累计为全市近百家民营企业发放贷款10亿元。
优化法律服务。开展“以案说法”“法律三进”等宣讲活动10余场次;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,目前该项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,已办结相关案件6起;健全完善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、联合调研制度,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
铺实路子,民企转型步履更稳。
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,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“助推器”。近年来,我市持续在“软环境”上做文章,打出政策“组合拳”,着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,不断提升民营经济“硬实力”。
定向服务,纾困解难。建立市、县、乡领导包联民营企业的“一对一”定向联系服务机制,分包708家纾困帮扶企业,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49个。
深入调研,资政献策。坚持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、全面了解和专题调查相结合,重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等,分行业开展调研,摸清情况,吃透政策,提出建议。通过调研报告、政协提案、人大建议、社情民意等,多形式、多渠道反映情况30余条。
专业服务,精准有效。依托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中的律师、会计师等组建“民营经济服务团”,针对会计、税收、法律、风险控制等专业问题,为民营企业提供常态化、精准化、长效化服务,并取得显著成效。
架稳梯子,民企壮大底气更足。
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催生的新业态、新赛道,我市积极助力民企转型创新升级,通过专业培训、“走出去,引进来”等方式,鼓励、帮助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核心生产力。
激发民企发展内生动力。创新“本地+高校”培训模式,累计开办中小企业高端财务管理和金融知识培训班8期,培训900余人次;选派3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加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举办的培训班、示范班等,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。
释放民企发展创新创造活力。坚持“走出去”“请进来”并举,做好“外引内联”文章。围绕民营企业转型创新发展重点项目,组织民营企业家“走出去”;组织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举办招商推介大会,推荐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民营企业入盟产业链联盟;发挥三门峡郭姓发源地优势,围绕文化旅游、智能制造等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促进更多的资金、项目向三门峡集聚、倾斜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刘安瑞